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时作业(49份打包)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49份打包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一)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八)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二)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九)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六)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七)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三)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四)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单元检测(五)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小结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2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3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第1课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综合检测(二) .doc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综合检测(一) .docx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7世纪初,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幕府是指( )
 A.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权 B.以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
 C.将军幕僚的议事地点 D.各藩国的治所
 2.
 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 B.天皇是最高统治者
 C.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 D.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3.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经营手工工场的富裕农民和商人,这种现象表明( )
 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B.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已经瓦解
 C.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D.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4.下列对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停滞不前 ②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出现富甲日本的大商人 ⑤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5.下列条款有利于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议定关税制度 D.建立租界
 6.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在( )
 ①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②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
 单元学习小结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的认识
 1.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日本开国后,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使日本传统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物价暴涨,经济混乱。人民生活困苦,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得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2)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促进了西南诸藩的发展。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这些,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
 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
 (1)《____________》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________。
 2.表现
 (1)经济侵略——以____________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______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______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③开设______。
 ④开采______。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____________”。
 ②美国提出“____________”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危机
 ①原因
 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____________。
 ②应变措施:____________。
 ③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___________更加激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____________”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____________。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____________。
 (3)存在问题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2.目的:化解______,巩固统治,增强______。
 3.表现
 (1)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________的弊端。
 (2)思想基础:借助______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____________的阻力。
 (3)组织基础
 ①成立秘密________,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让____________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4)不同方案的讨论。
 (5)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4.结果:拟订了改革法案。
 二、“二一九法令”
 1.签署:1861年3月3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______________。
 2.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了____________。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______一块份地。
 (3)组织上:由______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三、进步与局限
 单元学习小结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1.历史渊源
 (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中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阻碍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现实动力
 (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特权,要求结束分裂割据。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3)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4)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二、哪些因素促进了14~16世纪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1.14~16世纪,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综合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动荡不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来自其他城邦的威胁加剧 B.内部社会矛盾的激化
 C.城邦用严刑峻法维护秩序 D.工商业的发展受限制
 2.梭伦执政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双耳陶瓶(见右图)上的画面描
 绘了当时阿提卡地区( )
 A.海外贸易的盛况 B.收获橄榄的场景
 C.手工工场的生产 D.灌溉系统的发达
 3.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的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由于( )
 ①“解负令”的颁布 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③“四百人会议”的创立 ④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各项描绘的是公元前345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的发迹故事,其中符合真实历史情形的是( )
 ①这一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100亩土地的赏赐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同样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