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时作业与单元测试卷(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 )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答案:C
 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解析:夏朝建立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由此开始。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 )
 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项错误。因此,本题选A项。
 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内容可知“大道”为私有制社会所代替,它应指的是禅让制、公有制。
 5.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
 ①侯 ②伯 ③相 ④卿士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周朝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但春秋时期诸侯纷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争霸称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君相继称王。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的是( )
 A.周王权式微 B.宗法制不符合实际
 C.思想的解放D.诸侯突破周礼约束
 答案:A
 解析:从“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到“尊王攘夷”、战国七雄纷纷称王体现的是诸侯对自己政治地位的突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遭削弱。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思想的解放并非材料中现象的本质,C项错误;D项为现象,非本质。
 2.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3.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