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练习试卷(4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练习(打包4套)北师大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7.1俄国社会呼唤改革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20181022471.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7.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20181022472.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7.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20181022473.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七章俄国农奴制度改革阶段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20181022474.doc
 第七章 第一节 俄国社会呼唤改革
 一、选择题
 1.俄国的农奴制开始于15世纪末,在该制度下( )
 A.农奴有人身自由但没有私有财产
 B.地主可以役使农奴但不能干涉他们的生活
 C.农奴必须依附并完全听命于地主
 D.农奴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没有人身自由
 解析:在农奴制度下,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他们的一切都由地主控制。
 答案:C
 2.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人们认识到俄国( )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
 解析:造成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根源是落后的农奴制度,故此“觉醒”指的应是认识到农奴制度的腐朽。
 答案:B
 3.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对材料进行正确归纳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A
 4.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 )
 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 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 ③农奴制面临危机 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从农奴、工人所受压迫反映的阶级矛盾及农奴制危机分析即可。
 答案:A
 5.下图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工业发展落后 B.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C.农奴制度落后 D.农奴生活悲惨
 解析: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工业发展的特点”,C、D两项叙述的不是工业发展的情况,B项与当时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不符。
 答案:A
 6.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
 A.十二月党人起义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生产力发展的角度”。A项属于政治领域,B项属于阶级关系,D项是对外战争。只有C项体现了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
 答案:C
 7.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人物的主张主要是( )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
 第七章 第三节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
 A.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解析:农奴制改革前,农奴要遭受农奴主的压迫;农奴制改革后,农奴不仅遭受农奴主的压迫,还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答案:D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但A项是最基本的特点,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答案:A
 3.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解析:改革后的俄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因此D项表述的矛盾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A、B两项表述的矛盾都是C项的具体体现,故选C项。
 答案:C
 4.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俄国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大
 B.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成分迅速增长
 C.农奴制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出现了雇佣劳动力
 解析: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的加剧主要说明,农村一部分农奴主和富农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农业资本家,大部分农民则成为雇佣工人。
 答案:B
 5.1861年底,俄国农民的诉讼案件,将( )
 ①实行公开审判 ②可以请律师 ③按等级进行审理
 ④可由陪审团陪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按照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制度方面的规定,废除按照等级审判的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由此排除含有③项的选项A、B、D项。
 答案:C
 6.观察右图,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 部分土地所有制的
 第七章 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选择题
 1.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座塑像的落成的致辞中说道:“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这座塑像是(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解析:从材料信息“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即可判断这座塑像是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D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解析:本题所有选项都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但A项是其最基本特点,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答案:A
 3.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方案。安涅奇卡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写信表示,自己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看到农奴解放。安涅奇卡的这种态度实质上代表了( )
 A.商业发达地区地主的利益
 B.农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
 C.草原地区农奴主的利益
 D.工业发达地区农奴主的利益
 解析:在当时俄国主要的农业地区,地主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安涅奇卡的态度实质上代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
 答案:B
 4.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
 大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
 小前提: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结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解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但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巨额的赎金导致农民濒于完全破产的境地。
 答案:C
 5.某班同学在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讨论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
 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定的土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在农民与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应履行“临时义务”,在这之前不能真正享受法令中规定的与此有关的一切权利。下列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1861年改革彻底地废除了封建隶属关系
 B.1861年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1861年改革没有改善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1861年改革彻底解放了广大的农民
 

 
 

